首页> 科教 >

中华古诗 嫦娥

次播放
上传时间: 1970-01-16
上传自: 网页
简介: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赏析一】   这首诗题为“嫦娥”,实际上抒写的是处境孤寂的主人公对于环境的感受和心灵独白。   前两句描绘主人公的环境和永夜不寐的情景。室内,烛光越来越黯淡,云母屏风上笼罩着一层深深的暗影,越发显出居室的空寂清冷,透露出主人公在长夜独坐中黯然的心境。室外,银河逐渐西移垂地,牛郎、织女隔河遥望,本来也许可以给独处孤室的不寐者带来一些遐想,而现在这一派银河即将消失。那点缀着空旷天宇的寥落晨星,仿佛默默无言地陪伴着一*孤月,也陪伴着永夜不寐者,现在连这最后的伴侣也行将隐没。“沉”字正逼真地描绘出晨星低垂、欲落未落的动态,主人公的心也似乎正在逐渐沉下去。“烛影深”、“长河落”、“晓星沉”,表明时间已到将晓未晓之际,着一“渐”字,暗示了时间的推移流逝。索寞中的主人公,面对冷屏残烛、青天孤月,又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尽管这里没有对主人公的心理作任何直接的抒写刻画,但借助于环境氛围的渲染,主人公的孤清凄冷情怀和不堪忍受寂寞包围的意绪却几乎可以触摸到。   在寂寥的长夜,天空中最引人注目、引人遐想的自然是一*明月。看到明月,也自然会联想起神话传说中的月宫仙子──嫦娥。据说她原是后羿的妻子,因为偷吃了西王母送给后羿的不死药,飞奔到月宫,成了仙子。“嫦娥孤栖与谁邻?”在孤寂的主人公眼里,这孤居广寒宫殿、寂寞无伴的嫦娥,其处境和心情不正和自己相似吗?于是,不禁从心底涌出这样的意念:嫦娥想必也懊悔当初偷吃了不死药,以致年年夜夜,幽居月宫,面对碧海青天,寂寥清冷之情难以排遣吧。“应悔”是揣度之词,这揣度正表现出一种同病相怜、同心相应的感情。由于有前两句的描绘渲染,这“应”字就显得水到渠成,自然合理。因此,后两句与其说是对嫦娥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不如说是主人公寂寞的心灵独白。   这位寂处幽居、永夜不寐的主人公究竟是谁?诗中并无明确交待。诗人在《送宫人入道》诗中,曾把女冠比作“月娥孀独”,在《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诗中,又以“窃药”喻指女子学道求仙。因此,说这首诗是代困守宫观的女冠抒写凄清寂寞之情,也许不是无稽之谈。唐代道教盛行,女子入道成为风气,入道后方体验到宗教清规对正常爱情生活的束缚而产生精神苦闷,三、四两句,正是对她们处境与心情的真实写照。   但是,诗中所抒写的孤寂感以及由此引起的“悔偷灵药”式的情绪,却融入了诗人独特的现实人生感受,而含有更丰富深刻的意蕴。在黑暗污浊的现实包围中,诗人精神上力图摆脱尘俗,追求高洁的境界,而追求的结果往往使自己陷于更孤独的境地。清高与孤独的孪生,以及由此引起的既自赏又自伤,既不甘变心从俗,又难以忍受孤孑寂寞的煎熬这种微妙复杂的心理,在这里被诗人用精微而富于含蕴的语言成功地表现出来了。这是一种含有浓重伤感的美,在旧时代的清高文士中容易引起广泛的共鸣。诗的典型意义也正在这里。   孤栖无伴的嫦娥,寂处道观的女冠,清高而孤独的诗人,尽管仙凡悬隔,同在人间者又境遇差殊,但在高洁而寂寞这一点上却灵犀暗通。诗人把握住了这一点,塑造了三位一体的艺术形象。这种艺术概括的技巧,是李商隐的特长。 (刘学锴) 【赏析二】   李商隐不仅是晚唐诗坛一颗耀眼的明星,即使在中国整个诗歌史上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诗歌的朦胧多义性虽然思想内容千百年来很难让人理解,但他那可供神游的意境,却很容易在读者心中出现,以及优美意境背后的人生思索也了然于胸。《嫦娥》即是这类诗的典型。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辰。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云母屏风是镶嵌装饰着云母的屏风,长河是银河,晓星即黎明前出现于东方夜空的启明星。这两句的意思是:孤灯独对,索居深宫的嫦娥,在天色微明时又度过了一个不眠的长夜。一二两句简单的交代了嫦娥的生活环境。”云母屏风烛影深“中着一”深”字最能点明深意,深又时间长久之意,也可以和世间生活的深宫联系起来,用字这里正好表明了对那种并不如意的神仙生活的厌倦。当人们对循环往复的世俗生活厌倦之后,或是在现实生活中不得志,于是就想寻找另一种寄托:驾鸾凤,升紫府;骑白鹤,上瑶京。参满天之华彩,表妙道之殷勤。却不知这种若恍若惚,如杳如冥的神仙生活有一天也有过够的时候。嫦娥就是这样一个仙子。《淮南子 览冥训》中记载: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嫦娥窃以奔月。高添注:“嫦娥,羿妻,羿请不是之药于西王母,未之服之,嫦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   相传可能当年后羿射日有功,西王母才赏赐不死之药,而过够了凡间劳苦生活的嫦娥先偷吃,结果她成仙了。但如今为何后悔偷吃了灵药,很简单的一个道理:灵药虽然使生命获得了永恒,但也注定是一种永恒的孤独。人活着应该是快乐的,如果不快乐,即使活上几千几万年又能怎么样呢?很显然嫦娥是不快乐的。那种天上人间,无法相见,只能夜夜相思的夫妻离别生活怎能快乐?   绝句难写,但对李商隐这样的大家来说还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区区二十八个字通过对一个千古遗憾的神话典故的运用,就勾勒出一种高远清寂之境和永恒的寂寞感,沟通了不同类型的人物某种近似的心理,从而使诗歌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解读。又人认为此诗是李商隐对封建统治者崇奉神仙,信任方士以求长生不死之药一类人的愚妄行经大胆的否定和嘲讽。虽又点道理,但似乎又太牵强,李商隐自己毕竟也学过道。   刘学锴解此诗认为:“嫦娥窃药奔月,远离尘嚣,镐局琼楼玉宇,虽极高洁清净,然夜夜碧海青天,清冷寂寥之情固难排遣。此与女冠之学道慕仙,追求清真而又不耐孤孑;与诗人蔑弃庸俗,向往高洁心境均极相似。连类而及原颇自然。故嫦娥女冠诗人实三位而一体,境类而心通”。(刘学锴 《李商隐诗歌截集》黄山书社 2001年)女冠宋华阳乃李商隐年轻时追慕的女子,但终于没有结成连理良缘。刘的解注似乎更能让人接受,也更符合李诗的特色:形象大于思想,艺术形象蕴涵之丰富性,常以其同构对应之关系,而可亦此亦彼。   《嫦娥》诗子数不多,却极尽特色。撇开那种朦胧多义的思想内涵不论,又有一个人生大问题摆在了面前:人生究竟在追求什么?我们追求的东西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吗?嫦娥当年豪气风发,抛夫背义,偷吃灵药,得登仙府后也并不快乐,女冠宋华阳,诗人自己呢?人生何处归宿 参考资料 关于奔月成仙 《太平御览》卷四引汉代张衡《灵宪》中写道:请不死药于西王母,羿妻嫦娥窃以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晋代干宝《搜神记》卷十四记载:羿请无死之药于西王母。嫦娥窃之以奔月。 关于嫦娥奔月与中秋拜月的习俗相传远古的时候,有十个太阳一齐出现在天上,晒得大地冒烟,海水干枯,天下百姓很难活下去。这时,有个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能开万斤宝弓,能射巨蛇猛兽。他同情受难百姓,就弯宝弓、搭神箭,一气儿射下九个太阳。最后一个太阳认罪求饶,后羿才息怒收弓,严令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从此,后羿的名字传遍天下,人人敬仰。后来,他娶了个妻子叫嫦娥。非常美丽,温柔贤慧。夫妻二人相亲相爱,生活非常美满。嫦娥心地善良,常把丈夫射来的猎物接济乡亲们。乡亲们都非常喜爱她,夸后羿取了个好媳妇。有一天,后羿射猎途中碰见一个老道士。这老道钦佩后羿的神力和为人,赠给他一包不死药,说吃了这药,就能长生不老,成仙升天。可后羿舍不得自己心爱的妻子,也舍不得父老乡亲们,不愿自己一人上天,回家后,就把不死药交给了妻子。嫦娥把药藏在了床头首饰匣里。 那时候,因为羡慕后羿的威名,不少人跟着他拜师学艺。其中有个叫蓬蒙的,是个*佞小人,想偷吃后羿的不死药,自己成仙。这一年的八月十五日,后羿又带着徒弟们出门射猎去了。天近傍晚,蓬蒙却偷偷溜了回来,闯进嫦娥的住室,威逼嫦娥交出那包不死药。嫦娥迫不得已,把不死药全部吃下,立时,身轻似燕,冲出窗口,直上云天。可她一心还恋着心爱的丈夫,就飞到离地面最近的月亮上安了身。 后羿回家后,不见了妻子嫦娥,忙向侍女打听,才知道事情的经过。他焦急地冲出门外,只见天上的月亮比往日格外亮,格外圆,就像心爱的妻子在看着自己。他心似刀搅,拼命朝月亮追去。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怎么也到不了跟前。后羿思念心爱的妻子,心痛欲裂,默默流泪,无奈,只得命侍女在月下摆上供桌,上面供上嫦娥最爱吃的各种水果,以示对远去妻子的思念。乡亲们听说以后,也都在各家院内摆上供桌水果,遥祭善良的嫦娥。第二年八月十五晚上,是嫦娥奔月的忌日,月亮又是格外明格外圆。后羿和乡亲们怀念善良的嫦娥,都早早地在院中月光下摆上水果祭月,寄托对亲人的思念。以后年年如此,世代相传。因八月十五时值仲秋,所以人们就把这一天定为中秋节。再说嫦娥飞入月宫之后,每日里思念丈夫,思念乡亲,虽有珍馔佳肴,宫女歌舞,仍不能稍解愁烦。每年的八月十五日晚上,她都要走出宫门。这时,天清气爽,下界景象现在眼前,她默默遥望,寄托思情。此时,她那美丽的容颜也使得月亮格外明,格外圆。

56视频APP

56视频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

56官方微信

56官方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发现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