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教 >

异位性皮肤炎的爆发急救—自然医学vs.传统西方医学

次播放
上传时间: 1970-01-16
上传自: 网页
简介:

异位性皮肤炎的患者,来诊目的却是两颊久年的粉刺与青春痘。除了痘痘之外,干燥与略痒也是常见的现象。之前看过几位医师,大多说是皮肤干燥、敏感。给了局部止痒药膏(猜测是类固醇)与玻尿酸使用,情况改善了一些。 过几天后,更多的新粉次出现,侵犯区域也变大了。经人介绍来到门诊。问诊中没有透露太多脸部使用的药物史。肉眼下有些脱屑、感觉粗干。脸颊表皮纹路尚可,却有些「妖异」的亮光与模糊感。真皮的毛孔堵塞与毛发阻生中度明显。考虑到她的年纪与异位性皮肤炎病史,后者我们倒觉得「合理」。 伍氏灯的发现比较异常:她的脸部呈现较为苍白、干燥的感觉。这种感觉一般都在使用许多美白产品后出现;较少出现在还长痘子的青春少女脸上。正常油滴当然不多—从问诊中就知道堵塞,还长了粉刺。 对西方医学的学习者来说,「排除」甚至「排毒」这种用词是非常难以启齿的。台湾经过近百年的西方医学教育,我们常常以为「人定胜天」。临床经验愈久,我才发现学校老师说的是对的:「我们只是协助,上帝才是主体」。 这里的「上帝」未必指「命运主宰」这样玄幻的存在。细胞经过几亿年的演化,Mother Nature(天择的「过程」)一定比我们更清楚「细胞喜欢什么?讨厌什么?」这个命题。除了已知感染的疾病外,许多莫名的慢性发炎状态(归因于「自体」免疫?诱发的原因不明?),也许只是「细胞不喜欢,就努力吐出来」这么简单的逻辑。就像食物中毒的腹泻一样;我们观察腹泻,避免过度腹泻的脱水反应,但是不阻止身体将这些病菌排出体外。 这些脸部发炎的案例,特别是慢性、症状不明显的微红、干燥反应;经过禁断处理之后,往往可以发现「日常使用的保养品不仅是刺激物,也是抑制物」这个事实—继续使用,症状持续存在(刺激物);禁断使用,症状忽然加剧(抑制物)。即使没有任何治疗,随着禁断的进行(如果当事人愿意「忍耐」),症状会出现「平稳=>加剧=>改善」的标准「禁断拋物线」。 是的,症状会改善,发炎会减轻,未必需要药物!

56视频APP

56视频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

56官方微信

56官方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发现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