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综艺 >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老年男声学唱

次播放
上传时间: 1970-01-17
上传自: 网页
简介: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是把对祖国、对生活的爱和对情人的爱融合在一起,这是浓缩的生活美,爱情的波澜笼罩着诗意的氛围,关牧村略带忧伤的演唱版本,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姑娘对小伙子的思念,更符合当时环境,是在十年浩劫之后第一批表达爱情的歌曲,当时对纯洁爱情的字眼有所争议和限制,也不像现在的人们有电话有小车, 只有日夜遥望着雪山哨卡。 讲述了克里木参军临行时种下葡萄,姑娘精心培育它,这是“爱”的“长长的蔓儿在心头缠绕”,葡萄就是那个克里木。后来葡萄成熟了,结了一串串甜美的葡萄,而姑娘捎葡萄却又传克里木立功的喜报,葡萄的成熟结果也就是爱情的成熟结果 关牧村演唱《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后不久,她突然收到了一位陌生的新疆姑娘的来信,信上说要谢谢关牧村挽救了她的爱情。原来,那真是一个名叫阿娜尔罕的维吾尔族姑娘发来的。她说,自己和歌里唱的很像,原来的男朋友恰巧就是叫克里木,也是一个边防的战士。因为克里木一心驻守边防哨卡,老是回不了家,两人见不了面,阿娜尔罕一气之下就写信与克里木断绝了关系。后来,听了《吐鲁番的葡萄熟了》,被歌里忠于爱情的阿娜尔罕感动了,于是就主动写信给克里木,支持他守边疆。信中感激的说:太惭愧了,是《吐鲁番的葡萄熟了》让她主动写信给克里木和好如初的。 创作背景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历史进入了翻天覆地的改革开放新时期。各族人民无不为此而欢欣鼓舞,举国上下一派欢腾景象。施光南作于1978年的歌曲《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正是在这一总体背景下诞生的。   词作者郑南用借喻和象征手法,将对祖国、对生活的热爱同情人之爱巧妙地结合起来,表达了人民欢快喜悦的心情。构思奇崛,格调清新。施光南以其出众的旋律天才,借用新疆维吾尔民间音调素材和民族歌舞中手鼓的典型节奏加以精心编创,自那时起,这首歌便成为改革开放初期各族人民崭新精神风貌的象征。

56视频APP

56视频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

56官方微信

56官方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发现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