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娱乐 >

淮剧琴王潘风岭作品赏析(10)

次播放
上传时间: 1970-01-16
上传自: 网页
简介:

淮剧琴王潘风岭作品——淮剧《探寒窑》选段。淮剧名家秦玉莲演唱。 潘风岭淮剧音乐的创作总是围绕“立足于淮剧朴素、粗犷的表现形式,凸显演员嗓音个性,以及力求满足观众的需求这个中心来创作自己的作品。力求做到演员唱得酣畅,观众听得过瘾。创作于51年的前《探寒窑》,至今演员和戏迷中广为传唱正是潘风岭这一创作思维最好的见证。在《探寒窑》中他紧紧抓住悲情的故事情节,选用了“小悲调”、“老悲调”、“淮调”等表达人物悲情的淮剧曲调。以多变的板式和叠句、排比的综合运用来表现人物的情绪变化。从而使得演唱高潮一浪高过一浪。 说起《探寒窑》大家一定熟悉”病卧寒窑深受苦“这段唱吧。从淮剧表演艺术家马秀英首场演出上演唱这段算起,不止有多少剧团和名家新秀演唱过。笔者打小时候起听到现在,所听到演唱过这段的不下10人。他们中有淮剧名家马秀英、裴筱芬、裔小萍和秦玉莲。著名淮剧演员周雅一、丰君梅也唱过。淮剧新秀王萍、王芳、陈丽娟、陈小欧等。这段唱腔的精彩之处就是三个“莫不是”的唱腔处理。潘风岭用高低、缓急的不同来处理这三句唱腔,清晰的的表现出了王宝钏身居寒窑三年期盼三年、遭遇种种风波三年。同时表现出了她对外人突如其来的造访心存揣测,同时表现出了他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姐丈魏虎的戒备之心。一句不想来料高堂母,将此刻王宝钏的意外之心和万般滋味涌心头的内心感受表现的彻彻底底。 上演于1959年的淮剧《探寒窑》,作为淮剧传承剧目之一,现在以采取多渠道加以保护。早年便被灌制成唱片、录音磁带。后又相继出版了vcd和dvd两个版本碟片。我相信,只要淮剧还存在一天,淮剧《探寒窑》便会再次上演。那么,大家依然会重温由潘风岭这位淮剧音乐大家创作的不朽的经典之作。

专辑创建者: 淮剧老街
视频数:6 播放次数:1000
简介:

收集淮剧琴王潘风岭艺术生涯70多年(9岁学艺)中的经典之作。以此表达对这位德高望重的淮剧音乐巨匠的感谢。感谢他为淮剧音乐的继承和发展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潘凤岭简介 (转载上海淮剧团网站) 1925年生,江苏省建湖人,自幼喜爱民间音乐。其母李玉花为我国第一代淮剧女演员,九岁起便在其母所在得胜班乐队学习打击乐。13岁起自学二胡和京胡,同年任得胜班主胡,巡回于江苏与上海一带演出,传统优秀淮剧剧目以及舞台程式烂熟于胸,积淀深厚。 四十年代,在与胥素娟的合作中创作出了淮剧第一个完整的、有层次的大悲调过门,声誉鹊起,被冠以“胡琴大王”的美称。 1950年在上海春节戏曲演唱竞赛中获艺术奖。1952年进上海淮剧团任主胡,并刻苦学习音乐理论,传统的积淀加上音乐理论上的指导,使其的创作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果。1954年在华东地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中获优秀乐师奖。 潘凤岭从旧社会老戏班里只会跟着演员拉一些老腔老调的主胡,卓然成为一名著名的淮剧唱腔设计家和主胡演奏家,这与他锐意进取、不断创新的精神是分不开的。 解放以后他创作、演出了一百多个剧目,与徐桂芳合作创立了老旦系列及唱法,几十年来与筱文艳、何叫天、杨占魁、马秀英等合作,丰富和发展了这些唱腔流派,在观众中有着深远的影响。 潘凤岭早期受京剧影响较多,注重借鉴京剧的板式,丰富淮剧的声腔结构,他在唱腔上的创新,触角涉及所有的淮剧曲调,并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后期广泛吸收兄弟剧种的唱腔特点,融会贯通,手法得心应手。其创作、演奏的主要代表剧目有《白蛇传》《秦香莲》《女审》《探寒窑》《三女抢板》《党的女儿》《海港的早晨》等。 潘凤岭1952年参加中国戏剧家协会,1955年任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分会理事。 几十年来潘凤岭创作的剧目,是淮剧音乐史上的一座丰碑,其演奏技法成为一代楷模。其创作及演奏至今还一直影响着当今淮剧音乐,对淮剧今后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56视频APP

56视频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

56官方微信

56官方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发现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