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电影 >

2009年关岭苗族花树节

次播放
上传时间: 1970-01-15
上传自: 网页
标签: 苗族花树节
简介:

跳花节又名花树节,安顺地区一带苗族叫跳花节(欧蹈).是苗族一个盛大的传统节日,一般都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三至初七举行,初三栽种花树,处七倒花树,是为了祈求在新的一年中能够人丁兴旺、风调雨顺。 花树节有其传统的仪式,而最庄重的仪式是敬花树。一棵刚从山上砍来的茂盛的树高高地竖立在花山场上,树上装饰个种花,又称花树。花树原是苗族人祭柱风俗的遗风,后来渐渐地成为跳花山活动中最吸引人的中心活动。敬花树仪式结束后,即开展一系列的风俗风情活动,如苗族古歌对唱、芦笙舞、竞技表演、交流情感、苗族青年男女寻找知音、中老年人互相祝福等活动。 跳花节有其传统的仪式,而最庄重的仪式就是敬花树,此仪式一般都由族中长者主持。仪式开始后,就有支持者唱诵苗族歌,陈述办节目的,并求神灵赐福。其间要吹奏四曲芦笙调(即:迎宾曲、祈祷曲、欢乐曲、踩山曲),并燃香点烛、杀鸡敬酒、祭祀神灵。敬花树仪式结束后,就开始文艺活动。 据《苗族古歌》记载,在很久很久以前,生活在黄河下游和长江中下游的苗族先民曾拥有大片自己的疆域,那里有大山大岭、大田大坝,山梁有九十九座,山坳有九十九个,肥田有九十九片,沃土有九十九块。苗族先民们世代生活在那片富饶而美丽的土地上,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建设者自己的家园。他们男耕女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富足,人丁兴旺;他们同其他民族和睦相处,过着和谐安宁的生活。每当逢年过节的时候,部落村寨苗族同胞便邀约其他民族同胞一道聚集娱乐,男吹芦笙,女弹口弦,笙歌悠扬,琴声回荡,洋溢着欢乐喜庆的气氛。 但好景不长,由于黄河上游黄土高原逐步向东扩大疆域的另两大部落,欲举兵侵占苗疆,便竭尽所能寻找借口破坏苗区的安宁,他们联合起来,以强大的优势兵力攻打苗区,强行占领了苗疆,夺去了苗家人的大山大岭和大田大坝。为了生存,大部分苗家人被迫离弃美好的家园向长江流域西南的崇山峻岭迁徙,饥寒交迫的日子陪伴着前夕的苗族先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春秋,没有安宁的生活,也无法生育子女繁衍后代。据《苗族古歌》传诵,在迁徙的苗族同胞中有一对恩爱的夫妻,男的叫蒙耶,女的叫蒙博,由于天灾人祸,生活困哪,婚后多年无子女,无计可施,夫妻俩便到遥远的东方去问“搜”(苗族对神的称呼),“搜”说:“天帝是天、地之主,人家都由他主宰,善良的人要什么他都会赐给。”并告诉他们:“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和端午节前后,天帝要下凡人间了解人间疾苦,向人间赐福,你们就在这个期间旋翼一个景色秀美的大山,在山上竖花杆、栽花竹、燃香点竹、杀鸡敬酒、吹笙起舞,求天帝赐福,保佑人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丁六畜兴旺。”蒙耶、蒙博夫妻俩当年喜得贵子,同时还迎来了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丁六畜兴旺的好年景,夫妻便裹上了美满幸福的生活。由此,蒙耶、蒙博就向族人及其后代传说:苗族人的幸福生活都是天地通过花杆、花烛赐给我们的,花杆是我们苗族祈求福祉的神,花竹是我们苗族繁荣兴旺的根。从此便立下规矩,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和端午节前后,都要在这座山上竖花杆、栽花竹,祭拜神灵、求子祈福,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参加这个活动的人一年比一年多,活动内容一年比一年丰富,场面一年比一年壮观,参加活动的苗族男女穿上绚丽多彩的苗装,围绕五彩缤纷的花杆吹起芦笙、载歌载舞。后来,苗族先民就将这项活动取名为“花山节”,并世代传承至今永盛不衰,形成了苗族同胞的传统节日。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苗族跳花节的内容和形式又有了新的拓展。苗族同胞以举办跳花节的形式歌颂今天的幸福生活,展示苗族同胞的风采,弘扬苗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又以此交流感情、增进团结,激励苗族同胞自强自立、共谋发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贡献本民族的智慧和力量。

专辑名称: 苗族文化
专辑创建者: 中国苗族
视频数:4 播放次数:284082
标签: 团结 幸福 顽强
简介:

56视频APP

56视频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

56官方微信

56官方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发现精彩